做好每件小事 實現心中的夢想

2015-09-19 14:25:24    來源:利州聯社   作者:徐永蘭  點擊數:

    作為一名信用社老員工,我參加工作時就在思考一個問題:信用社是什么?我用20年的工作經歷如是回答:信用社是我們的家!

    回望20年風雨歷程,我伴隨著她一步一步的成長。多年來,我始終視信用社為自己的家,待顧客如父母和兄妹,我為在信用社的成長感到驕傲而自豪!

    記得那是2005年的冬天,剛上初一的女兒夜里突然腹部劇烈疼痛,丈夫為了不影響我工作,獨自把女兒送到醫(yī)院,到最后打電話才知道女兒即將要做手術,此時想到單位正趕上手工結算貸款利息,時間急,任務重,人手緊,我毅然端正心態(tài),堅守在了工作崗位上?,F已記不清那天辦理了多少筆業(yè)務,當我下午下班趕到病房時,女兒已做完了手術睡在病床上,看見她的一剎那,我百感交集,淚水在眼眶里打轉.

    在對待客戶上,我視他們?yōu)橐率掣改?、兄弟姊妹。陜西某中學的一名退休老教師來廣元定居,一天他焦急的向我咨詢說:他的退休工資要轉到信用社的賬戶上,報錯了賬號,錢沒有轉過來怎么辦?我看著眼前的這位老人,想到了自已的父母,他們還不是一樣,辛辛苦苦一輩子,就盼著自己的退休工資,當時我一方面安撫老人,一方面積極幫他出注意想辦法,聯系對方銀行,最終解決了問題,老人很高興,事后把我當親人對待,我也會在過年過節(jié)給他打個電話,真誠的送上一份自己購買的禮物。也許一個電話,一份禮物并不是老人們的所缺,但老人缺少的是一種服務,一種親情的關懷和關愛。

    我自己也常思考,當我們放下書本上的教條,真正視信用社為自己的家,視客戶為自己的親人,我們難道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,還有什么難題不能解決嗎?希臘著名哲學家講: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人和人的冷漠,而世界上最近的距離又是人和人的愛。當我們視企業(yè)為家,視顧客為親人,不是就達到了堅定理想信念,固守職業(yè)操守的根本嗎?

    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是:信用社是什么?我的回答是:信用社不是家,是國家的金融企業(yè)。

   一個個發(fā)生在系統(tǒng)內鮮活的案例就告誡我們,信用社的錢是國家的錢,是客戶信任我們,存放在信用社的資金。“日提萬金,不沾一塵”,這是古訓,國家的法律法規(guī)等合規(guī)教育應是我們誠信經營,合規(guī)經營,踏實做人的根本,當我們不經意間自我放松,沖破道德底線,沖破法律紅線,把客戶的錢、國家的資金當作自家的錢匣子,最終,受懲罰是個人,受損失的是企業(yè)。

    這方面我也有自己的切身體會,在二季度審計報告中,檢查到我在4月1日10時52分至53分和13時9分至10分兩次,總共2分鐘時間,離開了視線范圍未退屏撿章,受到了嚴厲的經濟處罰,我有過憤慨和不滿。但事后我細想在制度面前,人人平等,只有不折不扣地遵循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,確保每一筆業(yè)務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每一個時刻都能遵章守紀,合規(guī)辦事,才是對我們最好的保護,才是對企業(yè)的應有擔當,離開了這些,什么都可以找借口,正如古訓講的好:“千里之堤,毀于蟻穴”,百年基業(yè),失于疏忽,唯有將合規(guī)意識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思想中,形成牢固的經營理念,堅定的精神信仰,才能防范此類事件重發(fā)。

    站在信用社改革創(chuàng)新轉型發(fā)展的歷史關口,我雖然已不再年輕,但我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,職業(yè)操守不能掉,內控與合規(guī)不能忘,我愿用敬業(yè)實現人生價值,用奉獻實現“農信夢,我的夢”。

責任編輯:曾超